烛光轻轻摇曳,使得整个书房显得有些朦胧。
此刻,顾明月眼观鼻,鼻观心地垂手站立于贺大人的书案前。
贺霭身体笔直地坐在梨花木椅上,手里拿着顾明月所写的文章专注地阅读,这篇文章乃是数日前他所布置给顾明月的课业。
良久,贺大人挑了挑眉,轻轻地将其放在书案上。一本正经念道:“盖质非威重,所学必不能固也。然道或未尽,亦岂能有成哉?”
“你这句写得不错。”贺霭点头道。
顾明月闻言终于松了口气。
这篇文章乃是她绞尽脑汁所写,就怕一个没写好,又挨大骂。她发现贺大人在学问上,是一个非常严厉的人。
“你现在所写的文章与初时所写的相比,进步很大。”贺霭轻声说道。
顾明月今日课业被夸了,嘴角忍不住地上扬。她前几次所写的文章,全是通篇的白话文,贺大人还耐心地给她润色了一番。
“过来。”贺霭低吩咐。
顾明月抬眸看了贺大人一眼,迟疑地走上前去。
自除夕那夜后,顾明月在他面前拘谨了不少。
贺霭慢条斯理地从屉子里拿出一个匣子递给她,低声道:“打开看看。”
顾明月将匣子打开,里面是一本册子,疑惑地嘀咕:“这是什么?”
随即将册子拿出来打开,眼睛瞬间一亮。
户贴!
竟是户贴!
户贴上明明白白写着顾明月三个字,地址落的是武昌城孤独院的集体户。
“谢谢大人,大人您真是才华横溢,为人体贴周到,最重要的是您有一颗乐于助人的好心肠……”顾明月为贺大人织起一顶又一顶的高帽。
贺霭满眼笑意地看着她,他也察觉到她已许久未在自己面前如此肆意张扬。
他最终实在被夸得受不住,打断道:“好了好了,不用再说了。你若是真的想感激我……”
“什么?”顾明月眼睛亮晶晶地盯着贺大人。
贺霭抿了抿唇,一本正经道:“你若是亲自做个荷包当谢礼,还勉强算得上有几分诚意。我现下也正好缺个荷包。”
顾明月眼睛滴溜溜地盯着贺大人,看他神情如此严肃,一时也不确定他这是何意。
片刻后,迟疑地问:“大人您确定要我做的荷包,不找绣娘?”
贺大人随口说道:“怎么?连这点小事都不愿意?”
“愿意,愿意!大人您如此大恩,区区一个荷包又算得什么!大人您放心,这事就交给奴婢了。”顾明月大包大揽道。
贺霭闻言,不禁莞尔。
……
这日,一队车马缓缓地在贺府大门前停下,为首的马车里,一位风姿绰约的女子走了下来。
这位女子面容姣好,身着一袭藕粉色的罗裙,头上插着几支珠翠发簪,显得整个人端庄秀丽。
她的随身丫鬟金钗主动上前敲响大门。
大门缓缓打开,门子一看这阵仗,恭敬地问道:“请问贵人有何要事?”
金钗客气说道:“我们姑娘专程来找贺大人的,麻烦通禀一下。”
“贵人稍等。”门子说便急急转身离开了。
片刻后,云书与管家快速赶来。
云书行礼道:“徐姑娘,咱们大人还未下值,徐姑娘可先进府等候。 ”
徐兮之点点头,随着管家去了前院,云书则急急驾车去了布政使司通知大人。
一路上,府中的仆人们忍不住偷偷看向这位女子,皆好奇她的身份。
毕竟,大人的府上一直没有女主子,看这女子的通身装扮,就知道不同寻常。
一个时辰后,贺霭下值回来,径直朝着前院走去。
当他踏入正厅时,那位女子正好起身相迎。
“亦清哥哥……”徐兮之声音清脆地呼唤着。
然而,话刚出口,她却突然愣住了。眼前的人与记忆中的那个少年相比,已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。
如今的他,褪去了昔日的青涩稚嫩,变得更加成熟稳重,且越发英俊。
徐兮之愣怔在了原地,一时间竟然忘记了言语。半晌后,她的双颊不由自主地泛起了一抹红晕,讪讪地移开了目光。
贺霭看着面前的女子,微微皱了皱眉,淡淡地问道:“不知徐姑娘此次前来,所为何事?”
徐兮之微笑道:“兮儿此次前去探望舅舅,途经此地,祖父特意嘱咐兮儿顺路来探望一下亦清哥哥。”接着又补充道:“我还从京城给亦清哥哥带来许多礼物呢!也不知你会不会喜欢。”
贺霭听闻她提起了徐尚书,低声寒暄道:“徐老先生他老人家可安好?”
“祖父很好呢,只是他心中甚是挂念亦清哥哥。”
“我此次想在武昌城游玩一阵子,但未能寻得合适的住处,我也害怕独自住在外面,所以……亦清哥哥应不会介意兮儿在此暂住一段时日吧?”说完,徐兮之满含期待地看着贺霭。
贺霭本想拒绝,又想起徐老先生,他不仅是外祖父的友人,更是救了自己的性命。拒绝的话又咽了回去。
他犹豫了片刻,终究还是点了点头。
随后,他吩咐仆人将徐兮之安置在了西苑。
……
徐兮之在西苑安顿下来后,疲惫地靠在软榻上。
对着金钗抱怨着:“我还从未赶过这么久的路呢,真是累死了。”
金钗一边收拾衣物一边打趣道:“那贺公子长得可真英俊呢,也不枉费姑娘如此奔波劳累。”
徐兮之闻言不由想起方才见到的那个人,忍不住勾了勾唇角。随即又嘟囔道:“我怎么觉得亦清哥哥对我很冷淡。”
“姑娘与贺公子已多年不曾见过了,许是生疏了些,待多相处几日便好了。”金钗安慰道。
徐兮之闻言轻轻地点点头。
因徐廷与王鏊关系要好,徐兮之幼时与贺霭一起玩耍过一段时日,待长大后因男女有别,便甚少见面了,即便他们后来已经定了婚约,也只见过几面。
她思索半晌,又蹙眉低声道:“亦清哥哥虽未成婚,但不知他身边究竟有没有旁人。”
金钗闻言也跟着警觉起来:“姑娘放心,明日奴婢便去悄悄打探一下。”